昨日探訪羅文嘉在桃園新屋的田,風光明媚,所有的步調似乎都比台北慢了1/3,在這個放蕩四月天,羅文嘉說是除雜草的季節,昔日的政治金童下田耕作,雙腳踏在泥濘中揮汗除草,成為一介農夫感受如何,比以前更快樂嗎?
他說:「快樂是因人而異,每一種生活都沒有對錯,端看你的選擇。人生只有一次,這是我的選擇。」
由於新屋鄉教育資源明顯不足(沒有電影院甚至書店),羅文嘉的水牛書城提供小朋友免費來閱讀,種田的所得除了銷往台北的學田市集之外,也自掏腰包開設英文班、打鼓班,對許多偏鄉兒童而言,是珍貴的資源。
對我而言,稻田則是個陌生場域,但我相信從大自然中可以獲取的智慧源源取之不竭,「種田教會我的一件事,就是該除草的季節如果偷懶,之後雜草長高長大,就得花更多力氣也達不到效果,這是所謂的節氣,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,順應自然」
人不是也一樣嗎?事事都有節氣,該念書的時候錯過了,該把握的時光蹉跎了,就像那堆雜草一樣,要補救就難了。Peace.